【生活】2017 回顧

也許,人生就好比看電視。那麼多的頻道,你百般聊賴,轉呀轉的,轉到了一台你感興趣的,讓你花了點時間看了一下。有時候一不小心就看完了,有時候看了一半覺得無聊,又開始走馬燈式的轉台。又或許所有的頻道都不對你的胃口,你關了電視,開始找想做的事情做,或許是餓了去找吃的,又或是懶了想午睡,也好。不論如何,你大概就是會找到一件你想做而且能做的事情做,可能長,也可能短,你就去做了。差別或許只是在於,你是快樂地做,或是憂怨地做?




好吧,就算這不是人生,也差不多是我 2017 的寫照了。其實從 16 年我便開始對宗教信仰產生興趣,在畢業找工作的焦慮中也就一併或多或少地嘗試接觸我可以接觸到的宗教,包括台灣的佛教、道教與民間信仰,也稍微接觸了一下原住民族的祖靈信仰,以及新興的 new age。但其實我倒不是想要找到一個真的信仰,而是透過對不同信仰的理解,找到自己跟宇宙適合的互動方式。用上面的比喻來說,大概是我開始轉台轉到電視很後面的頻道,想聽聽諸位師父及長老們是不是有什麼樣的開示吧。

雖然目前多數都是很初步的理解,談不上真的深入與廣泛,但當中的收穫是異常豐富的。我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也知道了許多信仰系統是如何看待人、看待鬼神、看待這個世界。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大概是從知道怎麼跟神明相處後,了解了怎麼跟人相處。

首先,因為要接觸的信仰很多,有名門正派也有旁門左道、去大廟也去陰廟,許多朋友也擔心我會不會被怎麼樣了(被迷住、被附身、甚至被洗腦等等)。的確,剛開始我其實也會恐懼,但是我開始分析這樣的情緒,而想到的造成恐懼原因不外有四:(1) 對權威的恐懼(比如說一位領導、上人、大師的權力的敬畏)、(2) 對神秘學的恐懼(這位上人是不是會用其神通、法力對我怎麼樣)、(3) 對團體力量的恐懼(也就是為數眾多的信眾)、(4) 對未知的恐懼。一旦我了解我的恐懼來源,並時時知覺著我的情緒狀態(我是不是陷入恐懼了、是什麼類型的恐懼),我便可以大大降低恐懼對我的影響。我不會說我從此不再恐懼,事實上還是會,因為實在有太多自己所不知道的事了,有未知就多少會有恐懼,但我會希望我盡可能地用自己真誠的心來面對這些恐懼。

另一部分,朋友的建議也有非常大的幫助:只要不欲求,就不會被影響/被控制。想想其實也是,所有的宗教信仰都建立在「求」上:求姻緣、求健康、求仕事順利等等。只要不欲求,你其實可以跟對方很平等、互相尊重地來往。

我常假借台灣民間宗教裡的「交陪」來做為我接觸這麼多信仰的想像。「交陪」是交際、應酬、往來的意思;今天你宮廟有事我幫你出一個陣頭,明天換你幫我出個陣頭。這樣的往來很平等、很真誠、很熱情,也很互相尊重。而延伸出來,我常想像自己拜訪神明也是一種交陪;雖然這樣來說可能有些不敬(把自己跟神明放在同一個位階上),但一來我想神明這麼寬大為懷,應該不會覺得怎麼樣吧?二來這也多少是我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因為我大概理解「自己的主」在台灣信仰體系裡的重要性。所謂的卡陰或卡魔也都跟自己的「主」的佚失或失能有關(像是六神無主的說法,魂魄受了恐懼或驚嚇飛走了,會需要透過儀式收回來)。我因為不時會拜訪小廟,所以會特別在意「主」這樣的事。三來,即使是交陪,我真的都是很真心誠意地參拜,神明應該不會計較吧?於是,當我知道如何真誠的對待神明時,我也知道該如何真誠地對待其他人了:不欲求、有敬無畏、真誠地、相互尊重地交陪。

比較危險的反而是「我執」;總不能真的把自己當作神明吧!這倒不是敬不敬的問題,而是這樣做將流於自大自滿,是人格上的缺失,也是內觀自省的阻礙(驕傲自滿就不容易自省了),而唯有自省,看東西才能看得比較透徹、比較能接近真正的面貌。另外,「自以為是」也是一種人際關係的控制方式,也因此就失去交陪「真誠對待」的真意了。 即便是這樣說,但我還是認為某種主體性是重要的,否則的話你就會沒有「主」,會容易受人(也有人說會被鬼神)控制。「無主」並不是一個平靜、安詳、喜樂的狀態,甚至是一個「非人」的狀態(陷在情緒低落裡、失去自信、失去愛自己的能力)。再說,在日常生活中,人本來就是會有念頭、有想法、有欲望,並傾向在不同程度上去改變不好的現狀。有時候遇到不好的狀態(或是人,或是中有),是會需要很有「主」地請他們遠離。這雖然並不是必然(因為總有人懼怕改變而甘於現狀),但從某個角度來說的確是好的(可以讓人脫離一個很糟的狀態)。只是,如何在確立某種程度的主體性時,也同時避免我執呢?

我覺得重點或許仍然是「不強求」。就像我常跟朋友提到的「趕火車」的例子:你很想趕上某一班火車,但即使你再這麼努力,你還是有可能因為多遇上了一個紅燈而趕不上。這不是你能決定的,也因此不管是你的成功,或是你的失敗,嚴格說起來,都不完全屬於你。所以,凡事盡力就可以了,不要欲求,而是讓緣帶著你去完成一些事。這樣,或許可以大大降低我執的部分吧。

以上大概是今年到處跑、到處走、到處看的一些學習心得,未來一年除了實踐這些想法之外,當然還是會希望能有更進一步的突破。目前想到的是看能不能把一些品質帶給週遭。也就是說,當自己不再好奇、不再迷惘之後,你就漸漸可以把焦點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移到週遭的人、事、物身上。我也說不上來為什麼要這樣做,只是直覺這樣做大概是好的吧。但不論如何,還是要先把自己槌敲出某種質地才行。

感謝路上遇到的所有貴人,真的是受到太多的照顧了,著實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