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評】Facebook 與「媒介即訊息」


Facebook Prototype - Conceptional Approach from Fred Nerby on Vimeo

Facebook 是不是又要改新界面了啊?好奇心驅使下我google到這個影片,還以為是新版本的界面,後來才發現其實這是由一位澳洲設計師所設計的概念性原型。不知道它跟新的界面有多相似呢?

麥克魯漢說「媒介即訊息」,真是再正確不過了。Facebook 不僅是一個媒介;它本身即是訊息,更是一個規訓場域。它不僅規訓使用者如何使用它的服務(使用社群網絡);藉由界面設計,它更規訓著使用者如何「生活」。

什麼樣的生活呢?第一,就目前的界面設計來看,Facebook 鼓勵的是一種影像式的生活;因為在這個界面上,分享圖片比分享文字更顯眼。第二,它鼓勵的是都會空間的消費生活;「打卡/地圖」功能針對的是大眾經常或熱門造訪的都會景點。即使是郊外熱點,其實也是都會人觀光郊遊踏青的延伸。同樣的功能也鼓勵旅行;旅行代表的是一種富裕(或是特權),不僅是經濟上的富裕,也是時間上的富裕。另外,Facebook 鼓勵展演品味(展示富裕),並藉由這樣的展演累積個人的社會與文化資本。

影片第一幕的主角形象可以進一步證實上述所描述的、社群網站藉由界面設計所建構出的模範生活:她是一位身材健美的褐髮女性(我強調髮色是因為據說在美國褐髮女性與金髮女性有著不同的形象)、穿著簡單俐落(Uniqlo、H&M、Zara 式的中產/小資階級的品味)、擁有異性男友、旅行、參加演唱會、享用美食(莎拉!沒錯,多麼地健康養生)、消費麻醉品(酒精飲料;藉由消費麻醉品表示身體/情欲自主)。換句話說,影片呈現的是一個被「主流社會」所期盼的身體形象、所期盼的親密關係、所期盼的現代的、西方的、都會的生活(休閒)方式。它是既一種期盼,當然也就是一種規訓的方法。在當中,我們找不到其他生活的可能性(即使有,選擇也非常有限)。

於是我從影片其實看不太到社群網站的主要功能/成立宗旨:聯繫舊朋友、認識新朋友,相反地,影片大部分所呈現的是新的界面如何能讓使用者「展演」自己。又或者是說,在這樣的平台上,每個人是藉由展演自己來與朋友進行互動。然而,Facebook 上的展演並不公平;展演其實很大一部分仰賴個人固有的文化資本。

我並不是在說所有使用 Facebook 的人都在進行「展演」;這是錯誤的批評。我認為大部分的人是很真誠地在分享自己的近況生活。我只是想指出:這樣社群網站的界面設計技術/理念,很大一部分地鞏固了社會主流的意識型態霸權。這樣的社群網站並不僅僅只是個媒介,它也是麥克魯漢所說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