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恐怖的見地與修道

最近心情差,在偶然的機會讀了《佛教的見地與修道》這本書(網路版),沒想到竟獲得了意外的平靜。這真的是一本很恐怖的書,我第一次看的時候雙手都在發抖,第二次看的時候還差一點哭出來。真的非常厲害!對我非常有共嗚!以下轉貼幾個章節,如果大家最近有什麼很煩心的事,希望它能帶給大家心靈上的一些安寧。

 第七節 業力

因為很多地方都談到了「業」,因此在這裡只討論幾個常被誤解的重點。業力並不是宿命論,並不是一旦你造了什麼業就被困在其中,一定會得到相當的處罰或獎賞;業也不僅是「這是我的業」的結果而已,它既是因,也是緣和果。字面上來說,業是指行動——任何的行動。「相信業」的意思,就是對你的行動和生活負起完全的責任。

可能大部分對於業的困惑都來自誤解了這段話:業不會自己消失,因緣成熟時,它即刻會現行。就好比是蟄伏多年的種子,一旦土壤、水、陽光等正確的因緣聚在一起,它就會發芽。〔而這其實就是黑格爾的「自在」與「自為」概念,甚至是德希達「內在敵對關係」的理論基礎啊!〕

業經過再長的時間,也不會失去它成熟的力量,這一點與種子不同。然而,就如同我們可以壓碎種子或限制因緣讓它無法生長一樣,我們也可以製造障礙以阻撓業的成熟,並利用方法對抗業的影響,這樣便能改變或摧毀業的作用。

業是「自我」的能量與行動。任何期望得到某種結果所啟動的行為,也就是任何因貪、瞋、痴所造成的行為,都會產生業。

剛開始,「自我」執著自己的存在,投射出自己和他人,然後有了互動而創造了業。由自己和他人互動中流出的業力,穩定了原先二元對立的幻覺,更加入了「自我」在其中表演的各種貪、瞋、痴的電影,電影中交織了複雜的情節、插曲、發展等,足以使「自我」陷在裡面。在這個時候,業開始創造出「自我」,「自我」也創造出業力——這種週而復始、反覆滋養它本身,而讓自己一直受苦的現象,就叫做「輪迴」。〔我本來非常討厭「輪迴」的概念,以為它暗示或強化了某種階級概念,甚至有人類中心主義的問題:只有作好事,下一輩子才能成為更好的人,或是不會投胎成為畜生 。問題是,什麼樣才是「更好」的人?這不是把人分成各種的優劣級別嗎?而且,貓咪小狗等動物有什麼不好?牠們真的比人還差嗎?結果看完這一節之後,我才知道原來是我誤會佛教裡的「輪迴」概念了,它根本就不是那個意思,它跟印度教/道教的投胎轉世說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

以最簡單的字眼來說,業就是因、緣、果報的過程,正如你吃了東西就會想上廁所一樣,除非有障礙或對治,否則永遠有結果。

業力是一種很理性、很科學的過程,它和宗教或神秘主義沒有關係。如果把花種丟入空中,就永遠得不到花——適當的因緣是必要的。如果具足因緣,又沒有鳥吃掉種子或乾旱等干擾,那朵花就無可選擇地茁壯起來,即使你不想要它,它也會長下去。如果出現了一些干擾,例如水分不夠或被馬匹踐踏到,那麼花雖然還會長,卻受到阻礙或是變形;如果出現非常強烈的障礙,例如被火燒到,那麼花便永遠長不起來了。

根據佛法,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主客的一切現象都有它們的因緣,要摧毀某件事物,只有摧毀它特別的因緣才行。果報是特定的現象,能生成或毀滅某種事物的因緣,對於其他事物並不具有同樣的效用。例如,水可以滅火,但卻能讓鴨子快樂。

因為事物無法自行生起或消失,如果桌上有一滴水,只要讓水繼續存在的因緣具足——沒有陽光、風、熱、更多的水或時空的干擾,水滴就會一直維持下去。就像這樣,業也是一種無法自己消耗掉的能量。這並不表示業是永遠的、不可變動的,業是能量的延續——從行動所開始的一連串過程,經過時間,遇到某些因緣會發生反應而改變,直到成熟。行動與過程很自然地和無常有關,這表示事物會改變,不會永遠保持同一個狀態。

瞭解無常和變易性的特質,使我們能有意識地創造善業,減弱或摧毀惡業,不會成為我們所盲目製造的事件的受害者。

佛陀並不是武斷地把行為分成善行和惡行而後報償善業、處罰惡業的神祇,他所教導的是,善、惡來自於你自己對於動機的判斷。

例如,通常我們認為揍人是很痛苦的業,因為我們知道如果被人揍的話會很痛苦。當你打人的時候,你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並且期望這個動作傷害到對方,然後從對方的痛苦中感到滿足。由於你的動機是製造痛苦,所以你的行動就是痛苦的行為或惡行。如果另一個星球的居民認為打人是一種迎接的方式,在那裡,打人就不會造成惡業,因為動機不同了。〔這真的很對我的胃口!我最近對道德實踐議題很有感覺。雖然上面的說法帶了一點社會建構論與道德相對主義成份,但是我很期待往後在進一步 瞭解之後它能帶給我的啟發。〕

如果你所創造的特定業因、業緣,不論它是善、是惡,只要沒有另一個相反性質的業力去抵消它,它就必然會出現相符的果報。舉例而言,憤怒的痛苦帶來地獄的經歷,嫉妒的痛苦產生阿修羅的經歷,行善積德則帶來淨土的經歷。

所謂六道中的某道並不一定指身軀死後投生的某個地方,而是此時、此地某個業力狀況中止、另一種業力狀況生起的心境。

你非常生氣的時候,就嘗到一點地獄的滋味了;如果那種憤怒堅固持續下來,並且生長茁壯,你就會發現,雖然在實質上你並沒有移動到任何地方,但是自己的存在卻已經成為地獄了。生氣的時候,無論走到哪裡或做什麼事,都不會遇到真正和藹友善的人;你會覺得每個人都讓你生氣,或者都向你挑釁,整個環境都充滿威脅、讓人激憤,沒有一件事對勁。

業果依動機而定,如果你的動機是嫉妒,結果就是投生到阿修羅道。阿修羅道就是由於嫉妒別人的土地、財產和所有物等,而持續爭鬥的狀況。

如果你的動機是貪婪,就會投生到餓鬼道。餓鬼是飢餓的眾生,咽喉非常細小,無法吞下足夠的食物以滿足他們巨大的胃口。餓鬼具有匱乏的心態,不論得到多少,永遠都不滿足,希望得到更多。

淨土也像這樣,如果你以善念或菩提心做事,那麼日常的經歷都能成為淨土。你可以坐在你目前的位置上讀這本書經歷到淨土。

一天之中,一個小時之中,甚至於一分鍾內,我們都能夠體會六道——因為不同的道只是不同的心態而已。〔這才是佛教當中「輪迴」的概念。你看!這種見解多麼精闢地可怕!著實嚇出我一身冷汗!〕

 第九節 輪迴與涅槃

由業力造成的幻覺,根據發心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因緣,所以就有輪迴和涅槃的不同結果。

這些概念最好用相似的例子加以說明:如果有一個人急躁緊張(第一個因),又非常堅持自己的想法(第二個因),最近他度假的時候幾乎被毒蛇咬到(第三個因),這個人走進一個漆黑的房間(第四個因),有一條有紋路的繩子橫臥在地板中央(第五個因)。由於以上五個因的組合,這個人看見一條有條紋的蛇橫臥在地板中央,於是他驚慌起來,也許會心臟病發作而死——這就像輪迴一樣,完全是一種幻覺。

許多人看不起幻覺,認為那只不過是一種想像,但是我們生活中很少有什麼東西不是幻覺和想像。在剛才的例子中,幻覺的能力非常大,它經常決定了你全部的生活經驗。

習性、經驗、偏執、憤怒和貪慾,這些因緣投射到相對現象的空白螢幕上,假如沒有障礙,你會發現,自己就是「輪迴」這部電影的製片、導演、演員和觀眾。因為你只知道這些,所以把它們當成事實。

你看到一個人,認為這是位美麗的女孩或瀟灑的男子,就發生了跟繩子和蛇相同的過程。有個寂寞的人(第一個因),一般而言他很熱情(第二個因),最近才離婚(第三個因),他走進一間燈光柔和、現場播放著浪漫音樂的房間參加宴會(第四個因),那兒有個女郎(第五個因)。再次地,由於因緣具足,我們這位朋友發現「她」是全世界最美麗、最可愛的女人,非追到她不可。以後的經驗又完全依賴其他的因緣決定:如果那名女子對他表達愛意,他就會感到非常美妙;如果她不理他、拒絕他,他就會很難過;如果她和別人在一起,他就會很嫉妒等等。

蛇以及美麗女人的經驗,除非遇到它們的對治方法,否則不會中止——你的幻覺可能永遠欺騙你。

好消息是在這一切之中存在著「基本的善良本性」——基本的善良本性就是沒有蛇的這個事實,只不過被嚇到的人不知道罷了。如果真有蛇,那我們就麻煩了。

假設另外有一名女子,她很平靜、謹慎,最近也沒有任何遇到蛇的恐怖經驗;當她慢慢走進房間的時候,看到有一個人倒在地上,已經差不多快死了,那個人旁邊還有一條有條紋的繩子。她問:「發生了什麼事?有什麼不對嗎?」那個人仍在驚駭中,無法回答。那位女子於是瞭解到,躺在地上的人可能把繩子當成了蛇,所以她就打開電燈;由於她從一開始就把繩子當成繩子,對她而言,蛇從來沒有存在過。但是躺在地上的人,在開了燈之後,看見那條有節紋的繩子——蛇消失了。他得到難以形容的解脫感——蛇終於走了,不再有蛇了。

他的痛苦消失,感覺到極為強烈的喜悅;可能他還會笑自己竟然曾經有這種幻相。這種快樂的體驗——這種蛇消失了的體驗,就是我們所謂的「涅槃」。但這是否是「佛性」?是否為「究竟實相」呢?

我們現在須要思考的問題包括了:一、房間裡有沒有蛇出現過?答案當然是沒有。二、第一個人是否有錯誤的見解?也就是說,當他進入房間的時候,有沒有幻覺呢?是有的,因為他有幻覺,所以他的見解是錯的。三、開燈之後,蛇不見了的體驗,是不是正確的見解呢?這也是錯誤的見解,因為他認為消失的東西從來就沒有出現過;既然沒有出現過,當然也就沒有消失。因此,不再有蛇的這種輕鬆感覺也和實相不一致。

對於第二個人來說:一、她看到蛇了嗎?沒有。二、她體驗不再有蛇嗎?沒有。三、她在情緒上有沒有體驗到輕鬆或是痛苦的中止呢?沒有。四、她看到什麼?她看到繩子。這就如同「大涅槃」——超越了輪迴和涅槃。

輪迴就如同前面例子中的髒衣服,涅槃則像乾淨的衣服,兩者都不是實相;但是,如同乾淨的衣服比髒衣服接近衣服的真正狀況,涅槃也比輪迴接近實相。輪迴是執著在幻覺上,而涅槃則是執著在幻覺的消失上。涅槃仍是二元對立的成見,因為你所認知的是幻覺消失,而不是「實相」。

從前你錯誤地相信「幻覺真實存在」。現在你又錯誤地相信「幻覺消失真實存在」,沒有出現過的東西怎麼會消失呢?不真實的東西消失掉的狀況,怎麼可能呢?換句話說,不真實的東西從未存在過,怎麼可能存在呢?涅槃的存在是依靠輪迴,真實事物的存在哪有可能依賴不真實的事物呢?

涅槃就像是幻覺之後的幻覺,如同電影結束之後,你還瞪著空白的螢幕——你仍然沒看到實相。〔這真的非常可怕!這一節完全就是 Lacan/Zizek 的「符號層」、「想像層」、「真實層」等概念的翻版!只不過這一段並不觸及社會集體所建構出來的符號規範,但是蛇與繩子的比喻、現象界與實相的分別、輪迴(涅槃)與大涅槃的差異,活脫脫就是 「想像層」、「真實層」的理論核心!Lacan/Zizek 是我個人在進行社會研究時最主要的分析架構 ,現在看到幾千年以前的人就已經有這樣的想法了,真的連手都在發抖~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