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LEOLO

很好看的一部片子。

但是我本來想說它很老套的,不過查了一下上映年份,幾乎是十五年前的片子了;就連尚皮耶居內的《艾蜜莉的異想世界》都是《Leolo》十年之後的作品。因此批評它題材老舊是很不公道的,我想是其他諸多後繼的相類似影片讓這個題材老舊掉(這並不是說《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和《Leolo》所探討的主題是一樣的,只是同樣的魔幻現實手法讓我禁不住將兩部片子放在一起作比較)。

簡單說好了,它老舊的主題其實就是當代各文人哲人極具興趣的,例如米蘭昆德拉的《生活在他方》(很明顯地,義大利與水底是 Leolo 的他方)、《耶穌最後的誘惑》裡的神性與人性的掙扎(體現在羅導挑選的、聖歌與民歌相互交織的各種背景音樂)、佛洛伊德的「伊底帕斯」(這不僅明顯,而且老套;這小男孩嘗試要殺了他的爺爺!)、敘述者與文本角色間的爭執(角色是一位小男孩,但是幕後音卻是一位成人)、拉岡的大對體與小對體慾望、藝術與日常生活的對抗等。這些掙扎並非各自獨立,而是都可以用任何一個來概括全部。例如,他方可以是人性與神性衝突中的天堂,也可以是父親(爺爺、大對體)或母親(畢安卡、慾望客體,也就是小對體)的客體位置,也是外在於劇中角色現實生活的、如上帝神喻般超然的畫外音主體;當然,他方也是相對於日常生活、昇華的藝術精神。

更簡單一點地說,Leolo 這部片所要處理的,其實就是「人生」(也是自我主體):一個一般的、充滿掙扎的人生,也是一個一般的、分裂的自我認同,而人生本來就是掙扎於這樣的分裂之中,是夢想與現實的分裂,也就是自我認同的分裂。這個概念一再地被 Leolo 所不斷重述的句子完美地再現了出來,他說:「因為夢想,我不是我。」

而我必須說,羅導真的將這種掙扎處理地非常好。他簡單地建構起生活中(或是影片中)各種二元對立,透過往返於這種對立性的描述,細膩地勾勒出來回於這些對立的掙扎;音樂的選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還有夢想中的水中尋寶與現實中的水中撿破爛、或是鏡頭繞了一圈從瘦小孱弱到一山肌肉的哥哥等等,都是二元對立的建構。

不過這部片子仍然有一些缺點,例如,敘事其實有點雜亂無章,導致整體結構並不是那樣的完整,部分段落也就無法交待地十分清楚。例如,他的姊姊們所代表的意義為何?Leolo 又是如何在一夜之間憂鬱症發作呢?結構的不完整也導致高潮舖陳的問題,例如,謀殺爺爺這絕對是一個高潮,但是在這個高潮之後又帶入了幾個零碎、沉悶的片段,導致影片結尾結束地不是那麼有力,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但是,雖然結構有點渙散,但令人意外地卻都緊勾著主題,我想這也是導演厲害的地方吧!整體來說,我滿喜歡這部片的。